发布时间:2025-01-21 02:55:57
航海的都讲究下水仪式,基本都有这个仪式,教母类似守护神一类的。
有的是砸香槟、有是砍缆、有的是拉船名幕等等。
女的一般很少用船厂自己的人,都是请的外面的客人,比如船东的夫人、贷款银行的女领导、地方政府的女领导等等。
不过渔家渔船下水有如下风俗,您可借鉴:
渔家生产,常年要跟反复无常的大海打交道,无时无刻不潜在着危险,尤其是在过去,科学不发达,渔民在海上的安全无保障,常常祈求神灵保佑,沿袭下来许多带迷信色彩的习俗和禁忌。最常见的:
【开光】即新船下水仪式。这是渔家盛事,仪式最为隆重。新船落成,亲朋好友送红旗祝贺,旗幅六尺,取六六大顺之意。近几年贺旗骤增,少则数十,多者逾百。开光仪式要选吉日举行。船主在天亮前到船上焚纸、放鞭、烧香,将红绿布条悬挂船头。备二只大红公鸡,一只在船头处开刀,鸡血从“船眼”流下,染红船头,俗称“开光”,又称挂红。岚山一带渔民称此举为“灌带”,亦称“染龙眼”,意思是该船下水后象龙一样,眼睛睁得大大的,亮亮的,不论白天、黑夜、起雾、下雨,都能看得清、多打鱼。并处处得到龙王的保佑。取鸡血开光,意在借鸡的谐音,喻“大吉大利”之意。另一只公鸡放掉,谓之“放生”, 意即遇上海难也可免于一死。开光后,新船即可试航。俗称“下河”。下河时,要烧香、焚纸、大放鞭炮,插上亲朋送的贺旗,也有插上摇钱树的。一切就绪,亲朋邻里聚集海头,欢送新船下水。
【上杠】也称敬龙王,每年正月初五举行。这个仪式实际上是每年渔业生产开工典礼。船头上摆供品要有整猪,有的人家为了节俭和省力,只供猪头、猪尾作为全猪。猪脸要用刀
划一个“十”字,并抹进豆瓣酱放上两棵大葱,还要摆上糕点、隧头、水果等。有的渔民象新船“开光”一样,把大红公鸡在船头上杀出血,经船眼流下,名日挂红。待上香发纸之后,船员在船主的带领下,面对大海磕头祈求龙王保佑,赐给一个平安丰收的好年景。此后,船主设宴款待船员,席间共商当年生产计划,如捕捞去向、品种及分红事宜,船员可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。
【敬海娘娘】渔船遇上风浪,放桅抛锚后,船老大要敬海娘娘。船后设敬海娘娘的香案,常年供三杯酒。祭时,船老大站在船面上,口含清水朝东南嗽一次,再进舱为海娘娘上香敬
酒,口中念念有词,祈求风平浪静。平安返船时,有的人家在龙王庙唱大戏,以酬谢神灵。
【插重旗】这是一种在海上传递丰收喜讯的方式。即在大桅杆上升起一面红旗,接海人不等渔船靠近,便知捕捞丰收。插重旗也有讲究:大风船共五个仓。若有四个仓满,就算重
载。捕白鳞鱼时,超过一万尾,旗挂大桅杆;若有7——8千尾,旗挂在船尾的旗炮上。
【拿行】又称“抓行”。近海渔场,鱼的多少不一。民谣道:“拿了老虎头,吃喝都不愁;拿了金盒底,不种稻子也吃米;拿了下边外,潭漂、撑子一起卖。”故渔民在每年的六月十三,以抓阄的方式来确定各自的渔场。
据说,清朝道光年间,戴家村人首“拿行”之举,得到石臼所一带渔民的响应。石臼所海区率先实行。后推及沿海渔村。拿行的仪式由公推的梢公主持,一般在龙王庙进行。在近海下网(又称坛子网)的船主,都参加抓阄。这天,早饭后杀猪,各船分到一份肉,此举俗称“合猪”。下午,船员到龙王庙祭奠神灵。届时,道士诵经,众人上香、焚纸、放鞭、供三牲(生猪头一个、鱼一条、鸡一只)以及饽饽。祭毕,幌签决定抓阄的次序。各船主的姓名均写于竹签上,装在竹筒中,幌出一个竹签,此人拿去“抓行”。“行地”(即渔场)写于纸上,装再一截葫苇管内,用红纸包裹,全部放在升(一种剂量粮食的工具)内,用红布将升蒙好,放于庙内神台上。渔民从升内摸出“行地”,再将“行地”登记在帐薄上,此帐称“行帐”,以备查询。当夜吃水饺,同一村不下海的人家也包水饺。相沿成习,渔村形成了六月十三这个独特的节日。八十年代,谁先下沪(即在海中打桩),其渔场即归谁,但仍过六月十三。
【禁忌】渔家的禁忌习俗大都是在期盼平安和丰收的心理作用下而形成的。
渔民在船只上忌光身睡觉和随地大小便,以免亵渎海娘娘,冒犯神灵。
在渔船上捕鱼时,不能穿凉鞋和露皮肉的鞋,以免鱼漏网。
吃饭的筷子不能平放在碗上,这是因为船在海里遇上风浪时,需要将桅放倒,而筷子与桅杆、碗与船相似,筷子不能平放在碗上意在行船上不遇风浪,且筷子不称筷子,而称“篙”。
搬动物体忌说“翻过来”,岚山一带渔民说翻过来为“打个章”、“调过来”或者说“正过来”。
盐不称盐,而成“骚”,意在怕淹了。
船离岸远了不说远了,而曰“开”,越开即越远。